
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一条幽静的小街里,藏着一家名为“白草源”的中医诊所。这里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白氏针法”传承人、清代御医世家第十二代传人白金龙医生,正用他独创的“针、火、药”三联疗法,为患者解除病痛。近日,美丽中国行栏目组走进这座塞外名城,探访这位融汇古今的中医大家。
御医世家的守正创新
清晨的阳光洒在诊所古朴的门匾上,白金龙手持祖传银针为患者施治的身影格外专注。“金针入穴讲究‘轻、灵、透’,这是雍正年间白家先祖为宫廷贵人治病时总结的心法。”他向我们展示家族传承三百余年的《金针脉诀》,泛黄的绢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独特的针刺要领。
1988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的白金龙,通过家传研习和专业培训,既系统掌握了现代中医的理论,又将家传秘方药酒、太素脉诊等绝学融入临床。他独创的“先针通经络、再火驱寒湿、后药调根本”阶梯疗法,让许多疑难杂症患者重获新生。一位正在接受艾灸治疗的李女士感慨:“白大夫扎针不疼,火疗暖到骨头缝里,我十年的老寒腿三次治疗就能弯腰了。”

一剂“降压饮”的济世情怀
在诊所的陈列柜里,一瓶棕褐色药液格外引人注目——这是白金龙2002年获得国家专利的“降压饮”。担任华科高血压病研究所所长期间,他将家传秘方与现代药理结合,研制出这款可使高血压患者“日服剂量减少三分之二”的浓缩制剂。“老祖宗的智慧需要科学解码,”他抚摸着专利证书说,“现在这方子每年惠及上万患者。”
非遗薪火照亮基层医疗
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传承人,白金龙将整理出的《白氏针法临证指南》无偿赠予基层卫生院。翻看白金龙医生的一张张诊疗照片,拍摄于牧区的照片尤为醒目:他正坐在蒙古包里为牧民把脉,牧民信任的眼神和家人期盼的目光都汇聚在他的身上。“非遗不能锁在柜子里,”这位经常坚持义诊的名医名师说,“真正的传承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中医服务。”
大医精诚润泽北疆
从清晨到日暮,候诊区始终坐满来自河北、宁夏、山西以及内蒙等地的患者。通过白医生的助理介绍,他们的白老师坚持祖训,每年为贫困患者减免费用超10万元。夜色渐浓时,白金龙取出珍藏的清代药碾:“这是祖上告诫我们‘医者如碾,细磨病痛’的见证。”月光下,碾槽里的药香仿佛穿越时空,诉说着一个中医世家十二代人的坚守。
在机械化诊疗日益普及的今天,白金龙医生仍坚持“望闻问切”四诊合参。“大医治病,必当安神定志,无欲无求。”这或许正是传统医学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。
今后,这位将御医绝学化作人间烟火的国医,将始终坚守祖训,始终恪守医德,在美丽中国行的全国平台上为群众服务,为患者献上大爱之心,用一根金针、一盏艾火、一碗汤药,续写新时代的中医传奇。